020-123456789
 
新闻资讯

二维码“拦路”消费该管管


更新时间:2025-10-07 16:48:05      点击次数:5429次

停车缴费、拦路点餐、维码购物……如今,消费扫码支付代替人工服务已然成为一种日常,该管管但这种本该“提高效率”“便捷快速”的拦路消费方式,却因为部分场所设置的维码通过关注公众号来缴费、被迫授权个人信息、消费日常频繁推送广告等情况,该管管给不少消费者带来困扰。拦路立足方便的维码“二维码”,却成“拦路码”,消费这种现象值得关注。该管管(据3月19日《广州日报》报道)

出门吃饭点餐,拦路说是维码为了你的方便,关注就可点餐、消费付费;购物停个车,只想支付一下就离开走人,但商场却要求关注才能支付费用……看似扫码更方便的生活,很多都有“强制关注”的嫌疑。对消费者来说,愿不愿意关注、想不想关注,涉及个人权益,不能成为“单选题”,应充分给予消费者足够的选择权,而不能人为“设路障”,不关注就不能点餐、购物、停车等,非常不合理。

“强制关注”的背后,不仅可能增加信息泄露的风险,也涉嫌侵权。若是形式上自愿、实质上强制的交易行为,就侵害了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;若是没法拒绝的被营销,则是侵害了消费者的自主选择权;若是过度索取信息,则增加了消费者隐私泄露的风险……无论是哪一种情况,都是应该规避的。

正是因为这一现象引起广泛关注,多地消协组织也有所行动,多次发出倡议,呼吁商场、餐厅、停车场等商家在扫码缴费过程中不强制消费者关注商家公众号、不过度索取消费者个人信息。同时,在微信公众号的投诉页面上,也增加了“强制关注行为”的选项。此外,相关部门也积极跟上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新修订的《互联网用户公众账号信息服务管理规定》明确提出,未经互联网用户知情同意,不得以任何方式强制或者变相强制订阅关注其他用户公众账号。

当然,若想避免二维码成为“拦路码”、消费“强制关注”的现象持续蔓延,除了发出倡议和出台规定之外,还需要多方共同努力。对消费者来说,要提高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,不能被商家牵着鼻子走,而应该有自己的判断,若是商家一意孤行,可以直接投诉举报。对商家而言,应该在提升品质上做文章,让消费者心甘情愿地关注自己的平台,而不是耍小聪明,用小手段,这并非长远之计,甚至是本末倒置之举。对监管部门而言,则应加强专项整治和联合执法,最大限度地确保商家和平台“依法运营”。

既然二维码的诞生初衷是“提高效率”“便捷快速”,那就不应该让其成为阻碍消费者行使合法权益的“拦路码”。只有多管齐下、多措并举,最大限度地保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,才能真正达成这一目的。(龙敏飞


责任编辑:游婕上一条:消费者的春天——“3•15”来啦!下一条:以商养测式“第三方测评”亟待纠偏匡正
 

Copyright © 2002-2017 ISO37001认证,反贿赂管理体系认证,ISO 37001:2016反贿赂管理系统--深圳华道咨询公司 4006***725 版权所有   TEL: 020-123456789

地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      邮箱:admin@aa.com


友情链接: 浙江杭州市消保委提示:“适老化家装”要注意这几点  河南省漯河市消协倡议:反对野蛮装修  广西柳州消委会:邀请亲子家庭了解有机食品知识  哈尔滨市消保中心发布暑期消费提示:跟团出游要选择资质齐全的旅行社  黑龙江哈尔滨发布消费提示:做好电热电器防护 杜绝安全隐患风险  浙江宁波消保委开展不公平合同格式条款点评  食品级儿童牙膏实为噱头 消保委助力退款  甘肃省消协举办消费教育引导专项培训  上万元塑身内衣能治病? 当心“天价”背后藏骗局  浙江长兴开展蜂产品基地消费体验活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