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消费者报南昌讯(熊铮 记者朱海)作为下饭“搭子”,关于腌菜是酱腌诸多家庭餐桌上不可或缺的调味小菜。酸菜、消费泡菜、提示酸萝卜、关于咸菜、酱腌搓菜、消费榨菜、提示腌制辣椒……同样都是关于风味独特的开胃菜,到底有什么区别呢?9月7日,酱腌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专门就此发布消费提示。消费
什么是提示酱腌菜?在我国,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、关于经腌渍或酱渍加工而成的酱腌各种蔬菜制品,被统称为酱腌菜。消费按照制作工艺,可分为非发酵蔬莱制品(腌渍蔬菜)和发酵蔬菜制品两种。那么,腌渍蔬菜和发酵蔬菜有什么区别呢?
从制作方法来说,腌渍蔬菜是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,经醋、盐、油或酱油等腌渍加工而成的制品,如腌咸菜、腌黄瓜等。其中,高浓度的盐水起到了抑制细菌生长、延长保质期及改善风味的作用。而发酵蔬菜制品是以新鲜蔬菜为主要原料,加入盐和(或)其他调味料,经微生物发酵而成的制品,如韩式泡菜、老坛酸菜等。发酵方式一般分为自然发酵(利用蔬菜表面的微生物)和人工接种发酵,利用微生物生长代谢产酸,来抑制杂菌生长并提升营养价值,形成风味。
从微生物类型来说,腌制食品中通常不含大量有益微生物,而发酵食品经过微生物发酵过程后通常含有多种肠道有益菌(如乳酸菌、植物乳杆菌等)。
从营养价值来说,二者都未经过高温等深加工处理,类似于“冷加工”的处理方法,最大限度保持了蔬菜原有的营养,但可能造成维生素C等部分物质的流失。当然,蔬菜经发酵后,除增添新的风味外,还可提高部分营养成分的生物利用率,并增加了多种维生素、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含量,同时含多种有益菌(如乳酸菌、植物乳杆菌等)。
对于广大消费者来说,最担心的问题还是发酵蔬菜是否存在亚硝酸盐超标。江西省市场监管局专家解释称,在蔬菜发酵初期,酸性环境尚未形成,具有硝酸盐还原作用的杂菌将蔬菜中硝酸盐还原成亚硝酸盐,使产品中亚硝酸盐含量快速升高,但随着发酵继续进行,亚硝酸盐又会逐步缓慢降低。一般情况下,发酵蔬菜在1周左右时,亚硝酸盐含量最高,要避免食用,20天后慢慢降低,建议消费者最好在发酵1个月以后再食用。
专家提醒,酱腌菜含盐量高,消费者应避免长期大量食用,最好搭配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、水果等。开封后,应尽快食用,未食用完的腌渍蔬菜,应及时密封和冷藏,如表面出现霉斑、白膜、胀气、酸味刺鼻、绵软发黏等现象,则不要继续食用。
消费者在购买时,可通过外包装标签简单区分腌渍蔬菜和发酵蔬菜。腌渍蔬菜名称有XXX酱腌菜字样、保质期时间长等特点;而发酵蔬菜名称有XXX发酵菜、XXX乳酸菌酸菜字样、保质期时间较短、或有宣称无添加字样、配料中含有菌种如乳酸菌等。
责任编辑:赵英男Copyright © 2002-2017 ISO37001认证,反贿赂管理体系认证,ISO 37001:2016反贿赂管理系统--深圳华道咨询公司 4006***725 版权所有 TEL: 020-123456789
地址:联系地址联系地址联系地址 邮箱:admin@aa.com
友情链接:
黑龙江哈尔滨:多部门联动开展进口冷链食品疫情防控演练
浙江绍兴:强化疫情防控举措 保障防疫物资质量
无证经营药品 “厦门绿茵”被罚150万元
黑龙江6家检验检测机构被立案查处
山西晋中成立知识产权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
“铁拳”行动|四川乐山查办销售假冒“耐克”“阿迪达斯”产品案件
浙江温岭开展网络餐饮一件事集成改革
浙江青田打击驾校“包过”广告违法行为
强化维权处置力度 甘肃兰州12315为疫情防控保驾护航
安徽印发高等学校开学工作指南 高校可错峰安排返校时间